海洋棱镜

斯托克斯原则下南海三层环流

在东亚季风、侧向水交换、内部动力响应以及地形调控控制下,南海海盆环流表现出复杂的的空间结构。从不同深度流场的水平形态上看,南海环流在垂向上大体存在三层结构。上层,季风和通过吕宋海峡的黑潮入侵驱动产生气旋式环流;在半封闭的中层和底层,环流方向与吕宋海峡处的侧向出流和入流有关,一般认为中层和底层分别存在反气旋环流和气旋环流。使用斯托克斯定理,则可在等位势面上对海盆环流的垂向结构和各层强度进行准确量化:

%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10817125449

    由于南海各等位势面上ζ方向相同且均适用斯托克斯定理,可据此定量揭示南海环流的垂向结构、各层强度以及相应时间变化。基于该原则,气候态下海盆尺度三层环流分界面位于750和1500米深度处(图1)。

%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10817125453

    在密度面下,海盆环流同样存在复杂的垂向结构。但由于等密度面在海盆内存在倾斜,且倾斜具有空间变化,密度面上不同位置处相对涡度(ξρ)的方向不尽相同(图2)。同样的,相对不同密度面的“平均”环流(Γρ),其方向也不一致。因此,针对等密度面上南海环流的时空结构,尚缺乏足够清晰严格的描述。

%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10817125457

    基于等位势面下的斯托克斯定理,南海海盆尺度三层环流结构主要与通过吕宋海峡的垂向入流-出流-入流提供的行星涡度有关。海盆内部,垂向过程在各层间建立动力连接,其空间分布对海盆环流,特别是半封闭的中层和底层具有显著的影响。各层间的垂向耦合主要发生在陆坡区域,由强陆坡流对地形响应产生的跨陆坡输运生成。内部的多层环流和强化的混合作用,反过来也调整和维持了吕宋海峡处的多层交换流。相关结果可见Gan 等(2016)和 Cai 等 (2020)。

 

参考文献:

Gan, J., Z. Liu and C. Hui, 2016. A three-layer alternating spinning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 Phys. Oceanogr. doi:10.1175/JPO-D-16-0044

Cai, Z., J. Gan, Z. Liu, Rex Hui, J. Li, 2020. Progress on the formation dynamics of the layered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181 (202) 102246